內容提要: 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,當前新疆的棉花采收接近尾聲,這意味著大量的新棉即將集中上市。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棉花豐產,近期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。對于棉農來說,今年的收益會如何?后期棉花的行情將怎么走? 新疆巴州的棉花種植戶黃東家里種了200多畝棉花,
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,當前新疆的棉花采收接近尾聲,這意味著大量的新棉即將集中上市。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棉花豐產,近期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。對于棉農來說,今年的收益會如何?后期棉花的行情將怎么走?

新疆巴州的棉花種植戶黃東家里種了200多畝棉花,已經全部采收完畢。黃東說,今年的棉花收成還不錯。
黃東:機采棉比手工采摘要省事,節約成本,收益也挺好的,國家補貼下來每斤大約在七塊錢多一點。
新疆是棉花主產區,產量約占全國的85%。目前,北疆棉花已經全部采收完畢,南疆棉花本月底也將采收完畢。根據統計,今年新疆棉花的產量是495萬噸,是豐產的。卓創資訊分析師陳彩娟認為,從供求上看,今年棉花的行情存在壓力。
陳彩娟:到目前為止,今年的加工量超過了400萬噸,短期內市場的供應量持續上升,此外商業庫存近兩年持續處于高位,今年的市場需求也不是很好,主要表現在下游紗廠的訂單回單情況不是很好,雖然原料的儲備庫存在下降,但是近期棉商采購的積極性不是很高,棉花的采購量非常有限,棉花的價格受到供應端和需求端的壓力非常的大,最近的行情還是以偏弱為主,預計行情在春節前也很難有所改觀。
陳彩娟認為,從中長期看,中儲棉的庫存是減少的,棉花的行情存在利好,但是短期之內,這個行情將在偏弱的態勢上運行。
2014年,我國在新疆啟動了棉花目標價格試點,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,就由國家來填補棉農的虧損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副行長王軍說,經過五年的實踐,該項試點取得了明顯的成效,在棉花行情偏弱時也有效的保證了新疆棉農的收益。
王軍:五年的改革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,現在新疆棉花的播種面積一般穩定在3000萬畝以上,棉花產量穩定在400萬噸以上,這樣鞏固了農民的生產預期,調動了農民種棉的積極性。
2018年,我國在新疆棉區繼續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制度,價格為每噸18600元,棉花補貼資金由地方財政通過“一卡通”的形式直接兌付給棉花種植者。記者獲悉,我國的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經準備資金500億元。此外,從今年起,我國將建立加工企業誠信經營監管制度,徹查嚴懲“轉圈棉”虛開發票等套取補貼違法行為,鼓勵棉農通過分等采摘、分級堆垛等方式提升棉花質量。
除新疆外,在華北等其他產棉區,我國采用的是定額補貼的方式。卓創資訊分析師陳彩娟認為,在當下的行情中,內地棉農的收益面臨一定的壓力。
陳彩娟:皮棉的價格從6月份到現在一直呈現下跌的態勢,皮棉在下跌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影響了籽棉的收購價格,今年籽棉的收購價格是低于往年的,這種情況對農民來說肯定是不利的。因為新疆有目標價格補貼,棉農的收益一定程度上是有保證的,所以目前的情況總體來說對新疆棉農的收益是有限的,對內地棉農的影響就比較大了,因為內地實施的是定額補貼,定額補貼的金額比較少。
在此種情況下,分析師陳彩娟的建議:地產棉采收的成本比較低,收益是明顯高于手摘棉的,建議有條件的棉農往地產棉上發展,增加地產棉的種植面積。
陳彩娟:內地由于補貼的金額比較有限,另外受氣候和種植規模的影響,收益是不太理想的,建議這部分棉農結合自身的情況,合理選種一些收益比較高的作物。對于棉花加工企業來說,在價格波動比較大的情況下,建議快進快出,鎖定利潤,不要大量囤貨,否則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。對于貿易商來說,操作要點基本和加工企業一樣,但是有些貿易商參與了期貨套保,這樣的企業收益相對要好一些。據中國鄉村之聲《三農中國》報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