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提要: 前段時間,水果漲價的新聞出現在各大網站的熱度排行榜上。兩個蘋果16元,一個西瓜80元等價格驚呆眾人,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,富士蘋果、巨峰葡萄、鴨梨、菠蘿和香蕉環比分別上漲9.0%、7.3%、5.6%、2.7%和2.2%。 北京的某商城,一盒山東產的櫻桃竟也標價高達
前段時間,水果漲價的新聞出現在各大網站的熱度排行榜上。兩個蘋果16元,一個西瓜80元等價格驚呆眾人,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,富士蘋果、巨峰葡萄、鴨梨、菠蘿和香蕉環比分別上漲9.0%、7.3%、5.6%、2.7%和2.2%。
北京的某商城,一盒山東產的櫻桃竟也標價高達300多元,車厘子自由尚未實現,“水果自由”重回舞臺。水果漲價的背后,消費者到底買不買賬,錢究竟又是進了誰的錢包?
以葡萄市場為例,近日,廣東地區價格一路領先,15元/斤,其次是云南地區9.02元/斤,其它地區緊隨其后,但是差距較明顯。兩個大方面的因素:一是減產,去年至今南北方水果產區在生長期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災害,天氣原因導致部分水果減產顯著,水果市場空檔期,北方水果漲幅較大。二是消費升級和受電商“搶果”等力量的影響。中產人群開始注重消費體驗,為了迎合這一趨勢,不少商家在門店裝飾與購物場景升級上增加了許多投入。同時,消費者對水果新鮮度的要求愈加明顯,使得商家投入到冷庫、冷鏈中的資金成本上升,體現在終端市場水果漲價上。
以前大家可能追求的是有葡萄吃,而現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,消費欲望更多的上升為品質至上,口感第一的層次,即“好看、好吃、放心、開心”。撇開外部因素對葡萄價格本身來說,若是品質到位,消費者也愿意為其付費。面對這樣的形式變化,種植戶們需要面臨的將是更多的轉型。不只是種植技術本身,還包括如何包裝,打造品牌,走精品化銷售之路。

就目前來說,葡萄種植現狀普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、種植水平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,差距較大
全國各地葡萄種植廣泛,南北方栽培方式差異大。隨著避雨栽培、促早栽培、一年兩收、休閑觀光高效栽培等多種模式的出現。不僅擴大了栽培區域,調整了葡萄產業布局,調控延長了鮮食葡萄成熟和上市供應期,而且顯著提高了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但正是因為各地氣候條件的差異,種植戶的水平參差不齊,同一套技術,不同的地區栽培到最后種出的果品質量卻不一樣。
2、優質果(一級果)少
拿陽光玫瑰來說,從去年的收購情況反饋看,一級果形勢不容樂觀,而且還是普遍的南方價格偏高,北方堪憂。優質果標準對于陽光玫瑰來說,具體到穗形、粒重、香味、甜度等;對于巨峰,除此之外,它的甜度如果能達到18度以上的,那就是精品。相比之下,消費者更喜歡單穗重為0.50~0.75千克或0.75~1.00千克中等大小的葡萄,果穗緊湊、適度松散的外形更為加分。
若是帶有香味的品種,香氣濃厚,也就代表著風味獨特,彰顯葡萄的高端“氣場”。
3、對種植品種了解不夠 盲目跟風發展
陽光玫瑰這個品種需肥量大,對土壤有機質要求高,且怕雨水,易感染病毒病,不抗灰霉病;像巨峰,敗花嚴重,座果率低,果穗松散,重摘心課以提高巨峰座果率,增加產量,改善品質。
陽光玫瑰近幾年市場的表現,消費者反響都不錯。很多人開始選種,也有很多人不了解盲目跟風,沒種好的也不在少數。
目前,國內鮮食葡萄市場形勢一片大好,對優質葡萄的消費數量在不斷的增加。因此,葡萄產業發展必須要順應局勢,轉變為“質量”型產品。
未來,在克瑞森、浪漫紅顏等品種尚未崛起之前,陽光玫瑰將成為高端葡萄的代表。標準化生產將是葡萄產業發展的趨勢。
同時,品牌化形象,精品銷售之路也要開始布局,了解消費者偏好。逐步將葡萄做成“新鮮、好看、個性化”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