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提要: 雖然近年來粳種植優勢有所回落,但比較效益仍略高于雜交秈稻。特別是在廬江等我省粳稻優勢種植區域,農戶仍以粳稻為主要種植品種。今年夏秋季節長時間干旱少雨對丘陵地區粳稻收成造成較大影響,部分農戶減產明顯。 丘陵地區粳稻減產 肥西縣三河鎮九聯村佘祥
雖然近年來粳種植優勢有所回落,但比較效益仍略高于雜交秈稻。特別是在廬江等我省粳稻優勢種植區域,農戶仍以粳稻為主要種植品種。今年夏秋季節長時間干旱少雨對丘陵地區粳稻收成造成較大影響,部分農戶減產明顯。

丘陵地區粳稻減產
肥西縣三河鎮九聯村佘祥為種了15畝單季粳稻,“我們這里靠近電灌站,近期干旱少雨天氣對在地粳稻影響不大。 ”他告訴記者,今年粳稻生長期間病蟲草害不是很重,粳稻平均畝產1100斤,基本與去年持平。與佘祥為一樣,宣州區養賢鄉張埂村的袁常青也種了150畝粳稻,他對記者說,由于自己的田塊地處圩區,本季粳稻單產約1300斤 (含水率25%),維持了正常年份的單產水平。
廬江縣是我省粳稻主要種植區域之一,單粳稻和晚粳稻種植面積分別是79萬畝和70萬畝左右,“單粳稻已收割五成,晚粳稻11月10日左右進入收割高峰期。 ”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吳小文副主任向記者介紹,圩區粳稻增產還是明顯的,丘陵地區粳稻收成受到缺水影響。他預估,圩區粳稻平均畝產550—600公斤,比去年單產略有提高;部分丘陵地區粳稻或減產5—10%。
安慶市農委種植業局總農藝師陳再高告訴記者,該市粳稻種植面積約60萬畝,主要種植區域分布在懷寧、桐城、宿松和望江等縣區,從目前情況看,還有30%左右粳稻田未收割完成。丘陵地區和水源條件不好的粳稻田出現減產和絕收,具備一定水源條件的粳稻種植區域單產保持相對穩定。他樂觀估計,全市粳稻平均可以維持1000斤/畝的單產水平。
粳稻供大于求
“今年粳稻市場收購價格比去年下跌了5元/百斤。 ”袁常青介紹,當地烘干稻市場收購價125元/百斤,含水25%的機口稻市場收購價100元/百斤,含水率20%的機口稻市場收購價110元/百斤。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油價格監測周報顯示,10月21—27日,我省三等晚粳稻市場收購價格128元/百斤;與10月初相比,回落了3元/百斤;去年同期相比,下跌了了4元/百斤。
近期在銅陵召開的2019年國內外稻米市場形勢分析及展望會上,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糧油監測處分析師周惠介紹到,近年來國內粳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增長速度快于秈稻,在稻谷中的比重持續增加。與2004年相比,2018年粳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增長了3-4個百分點。全國粳米商品率超過80%,全國粳米商品量估計為3300萬噸左右,其中東北和華東地區粳米產量分別占據全國總產量的51.7%和30.0%,兩個區域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81.7%。
在東北地區外調稻米中,約有30-40%是以稻谷的形式運輸,其余則加工成大米后運出,主要流向京津冀、東南沿海及西北地區。東北粳米流動特點是運距長、覆蓋面廣。在蘇皖地區,外運以粳米為主,每年外運量在1400至1500萬噸,主要流向長江中下游及江浙一帶地區。無論國內外市場,2019/20年度稻谷表現為供過于求,市場價格將承受向下壓力。
行情面臨下行壓力
據周惠分析,近年隨著稻谷最低收購價下調,托市政策對于稻谷市場價格的支撐重心在逐步下降。 2019/20年度粳稻米產量雖可能減少,但國內粳稻存量較大,總體供應仍十分充裕。粳稻米下游產業鏈短,市場消費以食用消費為主,需求增加難度較大,2019/20年度粳稻供需關系仍表現為供大于求,市場價格面臨下行壓力,但優質品種價格走勢相對堅挺。
周惠建議,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市場需求逐漸改變的背景下,從市場需求出發,進行優質品種生產銷售以及延長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或是企業擺脫低效經營的有效途徑。源自安徽日報農村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