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提要: 日前,關系億萬農民福祉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。文件繼續關注三農,提出了優化產品產業結構的問題。對于不少農民來說,最關心的莫過于文件扶持哪些種植領域,今年應該種啥。 黑龍江網友Skywalk:去年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,東北玉米價格下降了,今年繼續種玉
日前,關系億萬農民福祉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。文件繼續關注“三農”,提出了優化產品產業結構的問題。對于不少農民來說,最關心的莫過于文件扶持哪些種植領域,今年應該種啥。
黑龍江網友Skywalk:去年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,東北玉米價格下降了,今年繼續種玉米還有效益嗎?
主持人:目前,玉米階段性供大于求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要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。東北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玉米,還有一定面積的大豆和小麥。對于水田來說,可以種植寒地水稻,來加工優質稻米;旱地則可以減少一定面積的籽粒玉米,多種些食用大豆、薯類、雜糧雜豆等特色作物。關于今年的玉米價格,文件已明確,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、價補分離改革,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,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,防止出現賣糧難。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,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。鑒于籽粒玉米價格已市場化,而優質飼料相對緊缺,東北很多地方可以改籽粒玉米為種青貯玉米。當然,也要避免蜂擁而上。
山西網友夢想不打折:我們鄉山多坡廣,地塊不平整,想種小麥但機器進不了地。有啥效益不錯的特色產業能發展?
主持人:在諸多特色產業中,可以考慮適當發展雜糧。雜糧普遍具有抗旱、節水性能,省水省肥,投入成本相對較低,經濟效益比較高。據測算,在土地貧瘠、干旱少雨的條件下,種植同樣面積的雜糧比種植小麥、玉米投入少50%,收入高24%。此外,雜糧食品低熱量、低脂肪、富含維生素,近年來很受消費者歡迎。
中央一號文件明確,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,促進雜糧雜豆、蔬菜瓜果、茶葉蠶桑、花卉苗木、食用菌、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,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。考慮到您所在的地方山多坡廣、晝夜溫差大的實際,加之山西的雜糧品牌已有一定知名度且易于加工轉化,可以選擇適當發展雜糧。源自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