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提要: 科學選用菌袋 菌袋規格在實際生產中,要依據不同的栽培時間,選取相應規格的菌袋。夏末秋初選用2040厘米或2245厘米的菌袋,秋季選用2445厘米或2550厘米的菌袋,秋末冬初選用2550厘米或2652厘米的菌袋,冬季選用2550厘米或2855厘米的菌袋。 菌袋質量菌袋不要
科學選用菌袋
菌袋規格在實際生產中,要依據不同的栽培時間,選取相應規格的菌袋。夏末秋初選用20×40厘米或22×45厘米的菌袋,秋季選用24×45厘米或25×50厘米的菌袋,秋末冬初選用25×50厘米或26×52厘米的菌袋,冬季選用25×50厘米或28×55厘米的菌袋。
菌袋質量菌袋不要選用透明度較高的塑料袋,應選用顏色稍灰暗的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袋。
菌種的選擇與制備
菌種選擇依據不同的栽培時間選擇不同特性的菌種,杜絕高溫季節栽培低溫菌種、低溫季節栽培高溫菌種。要多選幾個品種,分批投料,隨季節供應不同類型的平菇。同一品系的菌種要實行輪換栽培。
菌種制備有條件的最好自制菌種,以降低成本。原種用麥粒、玉米粒、高粱粒制備均可,栽培種盡量用純棉子殼制備,也可適當摻些玉米芯。
建菇房或菇棚
可將舊房稍加改造,房頂改造成薄膜頂,墻上刷石灰,并噴施殺蟲劑如辛硫磷、敵敵畏等,再用硫黃熏一下;房內地面整平后,鋪一層10~15厘米厚的新土,發菌時再鋪一層地膜。也可依據投料量,在村前屋后的空地或坑塘邊搭建菇棚。如果條件允許,最好建設標準化的菇房或菇棚,分批投料,進行規模化生產。
菌袋管理
菌袋質量的好壞,決定著平菇產量的高低。裝袋后菇房或菇棚內要始終保持適宜的溫度。菇農要制作一個檢查明白卡,上面注明菌絲生長期需要的適宜溫度,每2~3小時檢查1次,分別記錄詳細的溫度、濕度和通風情況。裝袋后7天,料溫可基本穩定。菌袋上下左右垛間應多放幾支溫度計,不僅要看房內或棚內溫度,而且要看菌袋垛間溫度。盡量中溫發菌,溫度保持在18~22℃。氣溫高時應倒垛降低菌袋層數,氣溫低時應覆膜增溫。